🧀 视频推荐:
大部分人都会羡慕在台上大方光彩、毫无畏惧的表达者,特别像有点内向、甚至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的我,总是希望能够流利表达且富有感染力。
有一个常见误区,内向 = 表达能力不好。其实表达能力之所以被称作是能力,就是可以通过训练所习得的。
- 大二那年,为了克服恐惧,从主动申请接手社团,到上台面对 300+ 人进行演讲。逐渐掌握了硬着头皮上,心理紧张仍然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去。
- 去年,知道自己普通话不好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。主动接下了《数据 3 分钟》的录音角色,从对着田字格拼音读,到逐渐掌握平翘舌音(虽然还会暴露)。
最近,我录制播客后发现自己表达上有些问题,所以找了许多视频和文章学习如何才能更流利表达自己。总结了以下方法,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:
解决紧张问题
1)积极暗示法
在上台或发言之前,闭上眼睛幻想自己演讲成功后的收获,如果配上深呼吸效果会更好。
2)降低心理预期
不要过多在意演讲表现,将每次发言都当做机会,积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。
3)充分的准备
在演讲之前,可以充分准备好要表达的内容,并尝试预演几遍。
当然很多表达都是随机出现甚至是临时抽问,所以需要日常练习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,以下盘点平时可以训练的几种表达公式。
表达公式
这些公式并不是需要死记硬背,而是平时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尝试训练。
1)SCQA 模型
用处:提出方案
交代背景(S-背景)-> 问题或冲突(C-冲突)-> 需解决的问题(Q-问题)-> 解决方案(A-方案或看法)
2)RIDE 原则
用处:用于说服别人
不采纳的风险(R-风险)-> 采纳利益(I-利益)-> 与别人的差异(D-差异)-> 影响
3)PREP 沟通黄金法则
用处:自我介绍 or 演讲
观点 -> 理由 -> 案例 -> 再次叙述观点
4)黄金圈法则
用处:动员或寻求支持
Why 为什么要做 -> How 怎么做 -> What 会有什么改变
5)时间轴法则
用处:临时发言,毫无准备
按照时间顺序,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带着事实与感受将会有不错的表现。
6)层级顺序
核心观点 -> 观点列出 -> 逐个观点解释
连续十天日更,这两天想整理一下个人知识库,明天休息一天 😋